国萨摩州,萨摩斯州

五畿七道五畿七道行政区划表

1、五畿七道,是日本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概念。五畿,即京畿区域内的五个令制国,分别是山城、大和、河内、和泉、摄津,这些区域位于帝都周围,是全国交通的中心点,以它们为起点,呈放射状通向各地。

2、“五畿”指京畿区域内的五个令制国,具体指山城、大和、河内、和泉、摄津。为京都所在地。全国以畿内为中心呈放射状通向各国国府的交通联络地区,划为七道。“七道”构成京畿之外的日本全土,因仿中国唐制,皆以“道”称之,共分为东海道、东山道、北陆道、山阳道、山阴道、南海道、西海道。

3、在奈良时代,日本开始实施五畿七道的行政区域划分,这一划分持续至明治初期的废藩置县政策实施。五畿指的是京畿区域内的五个令制国,包括山城、大和、河内、和泉和摄津。而七道则是京畿之外的日本全土,分为东海道、东山道、北陆道、山阳道、山阴道、南海道和西海道。

萨摩国概述

1、萨摩国,位于日本古代西海道,是令制国之一,现为鹿儿岛县西部九州隼人族的居住地,石高约为28万石(庆长时)。萨摩国以海外贸易著称,但地理位置受限于群山环绕,虽利于防御,但不利于向外扩张。700年,萨摩国人口为9万,至1600年增长至13万,1721年达到31万。萨摩与大隅合计的人口变化,反映了其社会经济的发展。

国萨摩州,萨摩斯州

2、萨摩国是日本古代的一个令制国,以下是对其的概述:地理位置:萨摩国位于日本西海道,现今的鹿儿岛县西部,是九州隼人族的居住地。地形特点:萨摩国被群山环绕,这样的地形有利于防御,但同时也限制了其向外扩张的能力

3、萨摩国是日本古代西海道的一个令制国,现为鹿儿岛县西部,以下是关于萨摩国的详细概述: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:萨摩国位于日本九州岛的西南部,被群山环绕,这样的地理环境虽然限制了其向外扩张的能力,但为防御提供了天然屏障。

4、萨摩国历史始于室町时代,国内守护岛津氏身兼萨摩、大隅和日向三国守护职。尽管族内纷争不断,但总体上萨摩国内局势相对稳定。在岛津忠良及子贵久当权时代,清水城的岛津宗家、出水的萨州岛津家及相州岛津家逐渐归于统一。岛津贵久,一位文武双全的名将,在父亲的帮助下,最终在1550年平定了南萨摩。

5、数年后,改名为“萨摩国”。国府推测位于现在的萨摩川内市的大园、石走岛附近。1964年,川内高校的平田信芳老师及乡土史研究社的学生进行了初期调查,在校园内发现了遗迹,但国衙的遗迹尚未被发现。关原之战后,德川家康掌握了日本,萨摩国领地成立萨摩藩。明治四年废藩置县,萨摩国并入鹿儿岛县。

6、萨摩国位于九州西南方的西海道,古代以凶悍著称的隼人族在此居住。战国时代之后,尚武彪悍之风依然盛行。萨摩国领土包括萨摩半岛及川边诸岛、甑岛列岛等岛屿。北面与肥后国相邻,东边与大隅国接壤,东北与日向国分界。

西海道在日本历史上曾管辖哪些令制国?

1、西海道在日本历史上曾管辖的令制国包括:筑前国,位于今福冈县西部。筑后国,位于今福冈县南部。丰前国,位于今大分县部分区域。丰后国,位于今大分县部分区域。肥前国,位于今佐贺县和长崎县大部分区域。肥后国,位于今佐贺县和长崎县大部分区域。日向国,位于今宫崎县。大隅国,位于今鹿儿岛县东部。萨摩国,位于今鹿儿岛县西部。壹岐国,位于今长崎县。

2、西海道,日本历史上重要的行政区划之一,用日语表示为さいかいどう(罗马字:Saikaidō)。

3、萨摩国,位于日本古代西海道,是令制国之一,现为鹿儿岛县西部。九州隼人族的居住地,石高约为28万石(庆长时)。萨摩国以海外贸易著称,但地理位置受限于群山环绕,虽利于防御,但不利于向外扩张。700年,萨摩国人口为9万,至1600年增长至13万,1721年达到31万。

4、萨摩国是日本古代的一个令制国,以下是对其的概述:地理位置:萨摩国位于日本西海道,现今的鹿儿岛县西部,是九州隼人族的居住地。地形特点:萨摩国被群山环绕,这样的地形有利于防御,但同时也限制了其向外扩张的能力。

5、丰后国是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,属西海道,又称丰后、丰州。在室町时代,丰后国成为了大友家的领地,政治稳定。战国时代的变迁:进入战国时代后,大友家的统治更加稳固,国内情势相对安定。大友宗麟在位期间,专注于对外侵略,特别是在与大内氏争夺北九州的霸权中。

6、历史背景:大隅国是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,属于西海道。其领域大约相当于现在的鹿儿岛县东南部及奄美群岛。一度由萨摩国分置的多祢国,在天长元年10月1日并入大隅国。统治变迁:从南北朝时期起,岛津氏开始统治大隅和萨摩两国,但其对中央政权的影响有限。

萨摩国的概述?

萨摩国是日本古代的一个令制国,以下是对其的概述:地理位置:萨摩国位于日本西海道,现今的鹿儿岛县西部,是九州隼人族的居住地。地形特点:萨摩国被群山环绕,这样的地形有利于防御,但同时也限制了其向外扩张的能力。人口变化:萨摩国与大隅国合计的人口在700年为9万,到1600年增长至13万,再到1721年已达到31万。

萨摩国,位于日本古代西海道,是令制国之一,现为鹿儿岛县西部。九州隼人族的居住地,石高约为28万石(庆长时)。萨摩国以海外贸易著称,但地理位置受限于群山环绕,虽利于防御,但不利于向外扩张。700年,萨摩国人口为9万,至1600年增长至13万,1721年达到31万。

萨摩国是日本古代西海道的一个令制国,现为鹿儿岛县西部,以下是关于萨摩国的详细概述: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:萨摩国位于日本九州岛的西南部,被群山环绕,这样的地理环境虽然限制了其向外扩张的能力,但为防御提供了天然屏障。

数年后,改名为“萨摩国”。国府推测位于现在的萨摩川内市的大园、石走岛附近。1964年,川内高校的平田信芳老师及乡土史研究社的学生进行了初期调查,在校园内发现了遗迹,但国衙的遗迹尚未被发现。关原之战后,德川家康掌握了日本,萨摩国领地成立萨摩藩。明治四年废藩置县,萨摩国并入鹿儿岛县。

萨摩国历史始于室町时代,国内守护岛津氏身兼萨摩、大隅和日向三国守护职。尽管族内纷争不断,但总体上萨摩国内局势相对稳定。在岛津忠良及子贵久当权时代,清水城的岛津宗家、出水的萨州岛津家及相州岛津家逐渐归于统一。岛津贵久,一位文武双全的名将,在父亲的帮助下,最终在1550年平定了南萨摩。

萨摩国地理

1、萨摩国是日本古代的一个令制国,以下是对其的概述:地理位置:萨摩国位于日本西海道,现今的鹿儿岛县西部,是九州隼人族的居住地。地形特点:萨摩国被群山环绕,这样的地形有利于防御,但同时也限制了其向外扩张的能力。人口变化:萨摩国与大隅国合计的人口在700年为9万,到1600年增长至13万,再到1721年已达到31万。

2、萨摩国,位于日本古代西海道,是令制国之一,现为鹿儿岛县西部。九州隼人族的居住地,石高约为28万石(庆长时)。萨摩国以海外贸易著称,但地理位置受限于群山环绕,虽利于防御,但不利于向外扩张。700年,萨摩国人口为9万,至1600年增长至13万,1721年达到31万。

3、萨摩国位于九州西南方的西海道,古代以凶悍著称的隼人族在此居住。战国时代之后,尚武彪悍之风依然盛行。萨摩国领土包括萨摩半岛及川边诸岛、甑岛列岛等岛屿。北面与肥后国相邻,东边与大隅国接壤,东北与日向国分界。

4、萨摩国是日本古代西海道的一个令制国,现为鹿儿岛县西部,以下是关于萨摩国的详细概述: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:萨摩国位于日本九州岛的西南部,被群山环绕,这样的地理环境虽然限制了其向外扩张的能力,但为防御提供了天然屏障。

5、国土主要包括萨摩半岛及川边诸岛、甑岛列岛等岛屿。北面与肥后国、东边与大隅国、东北与日向国分别接壤。与肥后国的分界是国见山和宫之尾山等山岳地区;与日向国的交界是雾岛山和高千穗峰等高山,是抵御他国入侵的天然屏障。萨摩半岛的东岸是锦江湾,对岸便是大隅国。自古以来两国就联系紧密。

6、萨摩藩不仅在地理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,在政治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,尤其是在明治维新之前,萨摩藩的支持者在推动日本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。综上所述,萨摩与萨摩藩之间关系可以概括为一种从属与被从属的关系,萨摩藩不仅是萨摩国的延续,也是当时日本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
关键词:萨摩日本海道